机构编制工作简报2012年第1期
发布时间:2012-02-14 文章来源:

 

江 阴 市 机 构 编 制 工 作

 

 

 

2012年第1期(总第9期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江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2年2月6日


服务率先发展  保障优化提升

——盘点2011年度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亮点

 

2011年,市机构编制工作紧密围绕市委、市政府大局加以谋划和推进,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和具体举措,在推动体制创新、优化资源配置、完善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,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呈现出亮点纷呈、特色鲜明的局面。

【亮点一】“优编优岗”,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。各街道机构和岗位进行了重新优化,党政机构按“大部制”要求设置,事业单位进行了重新整合,改革后街道的行政编制精简10%,事业编制总数在2001年机构改革前的基础上精简44%,实现了机构设置到位、人员定岗到位、编外用工清理规范到位的改革目标,顺利通过了无锡对我市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的验收。

【亮点二】“有责有权”,扩权强镇试点方案顺利获批。按照“充分授权,权责统一”的原则,就市各相关职能部门下放的具体职能和权限进行梳理汇总,完成《江阴市徐霞客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》正式上报并获省批准。赋予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;参照特大型乡镇机构改革机构编制核定模式,试点镇内设机构设置为“二办六局、一中心”;采取确定基数,超收分成的办法确定市与镇的财政关系。

【亮点三】“清编清人”,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有序实施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起步,完成《关于清理规范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实施方案》报批并组织实施,精简事业单位机构53家,核减编制1674名,分别比原来减少18%23%。按照政事分开、事企分开、管办分开的要求,完成5家事业单位改企工作。对清理后保留的事业单位的编制作相应核减,对单位职责、机构名称、编制结构、领导职数等作重新确定,9个副科级事业单位“三定”工作完成。

【亮点四】“审核审批”,编外用工使用效益显著提高。对全市各单位现有编外用工人员,从用工数量、用工形式、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清查。根据机关、事业单位编制、职能、任务变化情况明确编外用工岗位要求,公开用工指标。按照《江阴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指标核定原则》,对全市50个市级机关部门165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,3727余名编外用工进行了梳理,核定指标2823名。

【亮点五】“有评有审”,机构编制评估联审有效落实。完成江阴日报社、华士镇、妇联、残联等7个单位部门8位市管主要领导干部的任中机构编制责任审核以及发改委、经信委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建设局和商务局5个部门机构改革情况的抽查评估,及时掌握“三定”规定执行情况和政府职能转变情况,查找问题与不足,有力推动了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建设。

【亮点六】“常管常新”,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深化推进。与组织、人社和财政部门在公开招录、交流调动、军转安置、职务调整、工资统发等加强信息互通,完善“一证双表三平台”实名制管理模式。推行人员编制与财政经费双向约束机制,编制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双向协调机制,加强对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的工资统发审核。

【亮点七】“共联共管”,监督联络两支队伍作用显现。建立信息反馈监督举报机制,建成机构编制网站,开通“12310”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;完善机构编制监督制度建设,引入机构编制监督制度,从全市人事干部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相关人员中聘请25名机构编制监督员,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监督面;建立机构编制联络员队伍,对全市301名机构编制联络员分6批进行了集中培训,充分发挥联络员作用;出台相关制度,对“两支队伍”职责进行规范细化,提高了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实效。

打印】    【关闭